找到相关内容407篇,用时1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南禅“顿悟”说的理论基础 --以“众生本来是佛”为中心(1)

    其一是教授菩萨戒,其二是 传授禅法。在教授菩萨戒这一部分当中,共有底下几个次第: (1)“令发誓愿”;(2)“请十方诸佛为和尚等”;(3)“请 三世诸佛菩萨等”;(4)“教受三归...无题(伯希和2270号);()无题(斯坦因2503号 );(五)《观心论》;(六)《大乘北宗论》(8)。其中的第(一)、 (五)、(六)本,都收录在《大正藏》卷85当中(9)。特别是第(一...

    杨 惠 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2346251.html
  • 从三聚净戒论菩萨戒的时空效应(1)

    3. 善知识,既忏悔已,与善知识,发誓愿。 …今 发弘誓愿了,更与善知识授无相三归依戒。善知识,归依 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37) ...原始圣典中,被称为“律 法”。在大乘圣典中,菩萨戒的含义可与菩提心、悲愿、 誓相通。 善男信女,若要成为佛教徒,起码的条件,是先得发心 ...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3446264.html
  • 天台智者的“一念三千”说之研究

    9.菩萨界:发“誓愿”,行“六度”者之所居。 10.佛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之所居。 就“法界”之意义而言,有“差别”、...,观“四谛”即现“声闻界” ,观“十二因缘”即现“缘觉界”,发“誓愿”即现“ 菩萨界”,而与“真如”相应的,即现“佛界”,由此看来 ,知“日常一念”即具“...

    张瑞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446598.html
  • 居家学佛之道

    工作为原则。课诵内容可根据各自条件编定,以简为则,具三归、无量心、誓愿、十念念佛、回向等即可,重在心观意想,不在唱念。课诵、吃素不修亦可,而正命、布施、劝化的正业,决不可误。   只有在家佛徒都...净土者,更不胜枚举。   在家学佛的障难虽多,但也有出家学佛所不及的殊胜之处;不依靠他人供养为生,而从事生产,创造财富,可奉养亲眷,供养僧众,广兴布施,服务社会,利益人群。《优婆塞戒经》卷说:&...

    陈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946612.html
  • 杨文会的日本真宗观

    修养在修行解脱中作用。中国佛教界流行的经典和隋唐成立的佛教宗派都有关于心识转变和通过禅观修心引发智慧的修行方法。虽然理论和方法不尽相同,但都重视心在修行解脱中的主导地位。大乘佛教通过引导人们发誓愿...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646944.html
  • 般若波罗蜜初探-以《大智度论》为主(1)

    有“自未得度,先度他”的誓愿,三心相应,广行六度、摄。菩萨是以济度众生为本怀,共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主旨,初发心的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大大...大   纲  一、 前 言  二、何谓般若波罗蜜  三、般若波罗蜜的功德  、般若波的修学次第  (一) 文字般若  (二) 观照般若  (三) 实相般若  五、般若波罗蜜与其它五度的关系  六、...

    释安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846995.html
  • 道信与神秀之禅法的比较─兼论惠能所批判之看心、看净的禅法

    必要时则加以说明: (1)“发誓愿”(43);(2)“请十方诸佛为和尚等”;(3)“请三世诸佛菩萨等”;(4)“教受三归”;(5)“问五能”: 问学禅之弟子们是否能够做到五件事情?弟子们则回答说“...初祖菩提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参见《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付嘱品》,《大正藏》卷 48,页 361,下。 7 详见:印顺,《中国禅宗史》,台北:慧日讲堂,民国 67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647156.html
  • 从孔子的教法谈儒佛会通

    在佛教行门中,菩萨道有所谓的“誓愿”,一般采《六祖坛经》的说法: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其中“恒以众生为念”的救世情怀,正是中国佛教何以兴向大乘,儒佛内涵...以表哀念。最后安奉父王梓宫到自己安居清修教化之地的灵鹫山,火化起塔,以教示为人子者,应该善尽“养生送死”之道。  世尊曾说:孝顺父母,与供养诸佛无异。在中国佛教“回向偈”中更云:“上报重恩,下济三涂...

    杨惠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547294.html
  • 几位法师的出家因缘

    出家,〈誓愿〉已经帮他说得再明白不过,不过,他仍无时不刻提醒自己的初发心,用不断奉献的行动来实践自己的愿心。剃度之后,他总会不自觉得去摸头,倒不是留恋以往的三千烦恼丝,而是潜意识不断地在提醒他:自己...年级,便决定不让我再读下去了。  那年夏天,有一位邻居叫戴汉清,到我家来玩,闲谈间问起我将来要做什么事,我没有回答,我的母亲却说话了:“我家很穷,子女也不算少,所以我想把他送掉。去年有人介绍他到无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2947585.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2)

    十二因缘,即分别有声闻界、缘觉界生起;若能发誓愿,与真如相应,即分虽有菩萨界、佛界出现。若能这样观照,则日常的一念,即是完全具备十界全体。因此之故,这日常的一念,即是修道的要处,这是虔敬严肃的修道...三大部来看他的心灵哲学。  关于智顗心学的研究,在质与量方面言,日本学者作了不少,包括玉城康郎的巨著《心把捉の展开》。我们这里的研究,除了参考他们的研究成果外,主要是透过分析的方法,让智顗自己的说法...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0.html